问答社区,需联系管理员开通会员禁止发布不实言论! 云启问答

伏在古文中的意思

在古代汉语中,“伏”字有哪些含义?请举例说明其在古文中的用法。 显示全部
在古代汉语中,“伏”字有哪些含义?请举例说明其在古文中的用法。

回答数 4 浏览数 26
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

4个回答

曦曦曦哈哈哈 曦曦曦哈哈哈
在古代汉语中,“伏”字有趴、俯伏、埋伏、隐蔽、屈服等含义。例如,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中的“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”,表示俯伏;《孙膑减灶》中的“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”,表示埋伏;《老子》中的“祸兮福之所伏”,表示隐蔽。
发布于 2024-11-12 02:22 回复
100012171 100012171
伏在古文中的意思是“趴下”,表示身体前倾,手脚着地的姿势。例如:“他吓得伏在地上”。
发布于 2024-11-12 02:22 回复
千叶红叶 千叶红叶
在古代汉语中,“伏”字有多重含义。它可表示趴伏、隐藏之意,如《赤壁赋》中的“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,伏一宴饮间。”也可表示节气之一,如伏天等。此外,“伏”也用作敬称或表示震动等。在古代文献中,其用法丰富多样,建议查阅古籍文献进行深入了解。
发布于 2024-11-12 02:22 回复
流年 流年
伏在古文中表示俯伏、趴下,也通“服”,表示屈服、降服。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进行分析。
发布于 2024-11-12 02:22 回复